一、职业教育是生产力进程中产生的独立教育类型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开始。新的生产力对生产者的智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社会上辈传下辈﹑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递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现代工艺学的创立﹑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使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应运而生,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独立﹑分化出来。
目前,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而且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
与其它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它是就业教育,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它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贴”得最为紧密,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的教育目标定位于技术技能型,而不是学术型和工程型。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界定
“中等职业教育”一词由“中等”和“职业教育”两部分构成。对于“职业教育”,学界容易达成共识,被理解为“向学生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是”中等职业教育”概念的核心内涵。
对于“中等”的界定,国内有学者根据教育部职成司2000年有关文件,认为“中等”的含义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未尝不可,但顺应时势的发展,更贴切的理解,“中等”应该是对这种教育类型的层次定位,而最好不要牵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理由有二:一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职业教育逐步向就业教育的本质回归,关于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的认识,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适应形势需要,淡化了文化教育达到“高中阶段文化教育”程度的说法,重新界定文化课的功能,明确提出文化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文化教育功能化,将文化课置于﹑服务于﹑从属于专业技能课的地位,使文化课与专业课不再是等位概念。把“中等”定位于层次概念,在实践中具有更加积极的导向作用。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是政府和社会的共识。层次是体系的基本要素,没有层次的体系是不完善﹑不科学的体系。《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包括基本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理解为与基础教育中以职业定向为目的的职业活动启蒙教育(即初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中间层次(中等),对于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更大。
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
1.教育目标特色——一就业导向下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精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育类型无法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人才类型,因而不同的教育类型有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分工,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即便同一种教育类型,也必须讲究人才的层次性,以免造成浪费。上述原理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定位。一般来说,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要区别于学术型﹑研究型而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其层次为初﹑中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这种人才,要多一点操作技术,少一点书本理论;理论知识可以不深,但操作技术一定要精。
2.办学模式特色——产教﹑校企合作
产教﹑校企合作即指教育系统——学校与生产组织——企业在资源利用﹑人才培养﹑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双向介入和互利互惠行为,它是人才培养机构和劳动组织之间直接建立的一种伙伴关系。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是职业教育又一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在国外,有学者称其为合作教育。其主要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和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等。
3.专业开发特色——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现状和趋势
专业的开发和设置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特色的基础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关键所在,是体现特色的亮点。
专业开发和设置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认真分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需要。对学校服务面向的重点覆盖区,要摸清优势资源﹑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参考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结合地区特点,科学地进行人才预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切忌盲目地赶时髦﹑随大流,而要妥善地处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稳定性的关系,提高专业的适应性。
专业的开发和设置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基本条件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qikandaodu/2020/062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