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我国电力装备将成技术创新的引导者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石,随着对高端高质量产品需求的日益提高,装备制造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日渐突出。为此,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推动发展高端装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石,随着对高端高质量产品需求的日益提高,装备制造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日渐突出。为此,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推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实现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电力装备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发电设备产量多年来占全球发电设备产量半数以上,我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之后持续下降,年产量保持在1亿千瓦以上,2018年,我国发电设备年产量为1.06亿千瓦。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累计运行发电的电力设备总装机容量达到19.0亿千瓦。

图1 2018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及装机情况

(数据来源:中电联)

2018年,我国变压器年产量为17亿千伏安,连续五年超过15亿千伏安。近年来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长度超过70万公里,达到了72.9万公里。

图2 2018年我国变压器产量及输电线路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电力装备也应用于国内外的多个重大工程,同时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则通过完成各类重大工程项目,积累并且完成了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装备制造部分制造研发能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通过国外的各类相关项目将我国的电力设备推向国际市场。

表1 2018年我国部分电力设备工程项目

(数据来源:中电联)

电力装备行业面临的形势

面对现今全球范围内的宏观经济复苏态势的疲软,我国的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以更先进的形式,更复杂的劳动分工和更合理的结构发展。在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需要从以低成本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转变为以优质高效的产品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2011年,德国首次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将通过高端科技与实体制造技术的结合来实现智能制造,这个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全球各个制造业大国对智能制造的重视。诸如美国发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等多个振兴发展制造业的政策,意在抢占包括清洁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在内的多个行业未来产业革命的主导权。欧盟也同步启动了相关支持智能制造的计划,将持续投入资金研发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民用机器人。我国于2015年出台《中国制造2025》政策来应对这新一轮的变革,这对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必须向智能化方向转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通过牺牲环境和高能耗换取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基于此,我国出台《环境保护税法》等相关政策,开展一系列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行动,推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因为我国的能源生产具有一定的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特点,推动火电的近零排放,安全稳定发展核电,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已成为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的重要方向。相关的电力设备需求空间很大。为此,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转向绿色低碳方向。

我国的电力设备制造业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阶段。但是,在基础理论和材料研究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核心共性技术和核心工艺储备与国外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加等也是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此外,电力设备的高端产品还是相对较少,还需要继续进行消除低端产能发展优质产能。所以,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战略,从大到强。

我国近年来推进“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鼓励企业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的相关合作。随着计划的推进落实,我国将通过合作投资促进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能源领域,我国也将开展将基于相关项目、设备制造等方向的合作,未来的海外电力设备的市场是巨大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和明显的价格优势。我国在大型发电机组和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产品已达到或超过国际领先水平。“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于电力设备制造业来说产生了巨大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也为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找到了出路。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0827/648.html

上一篇:展会回顾丨技术装配未来 创富新材创新发展不停
下一篇:快讯|省内11所高校签约共建中国工业设计联合创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