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工程建设,旺盛的需求势头仍然在持续;另一方面行业面临环境污染、用工荒、行业科技含量低等方面的问题。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工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需求是导向、科技是保障、人才是关键。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必须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不搞花架子,不为炫耀先进技术,但是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那么,针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最需要的科学技术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地起到保障作用?笔者在这里分享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具有工业强度的智能化系统
笔者认为,智能建造是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建立并应用建造过程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实现安全建造,并实现性能价格比更好、质量更优的绿色建筑的过程。建造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智能化系统既包含技术方面的智能化系统,也包含管理方面的智能化系统。
所以,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没有系统是不行的,即智能建造离不开智能化系统,因为没有系统就没有改变;二是智能化系统有很多,它们需要形成层次。这其中有项目层次、企业层次,也有产业层次。很显然,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拥有同样的需求。
人们诚然希望拥有一个智能化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功能,能够满足企业的所有需求。但在现实中这一点很难实现。实际上,企业往往需要拥有涵盖多方面的多个智能化系统。重要的是,企业需要通过规划,使所拥有的系统形成体系,不仅能够尽可能覆盖企业的业务范围,而且能够有一定的深度,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目标。
然而,没有可达到工业强度的系统也不行,即企业拥有的智能化系统应该具有工业强度。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仅仅拥有一些通过研究获得的原型系统,或在原型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实验系统,而应该拥有成熟的、具有工业强度的系统。否则,系统将经不起实践的考验,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且会挫伤应用人员使用系统的积极性。
发展智能化系统应该坚持硬件和软件并重、技术和管理并重,以及既有系统和智能化系统融合
智能化系统中的硬件需要各种硬件设备来支撑,包括计算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无人挖土机、无人机等,以及与这些设备配套使用的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硬件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没有软件驱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无法运行。特别是有的工作,例如设计工作和管理工作,离开软件系统则不可能实现智能化。所以,在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同样应该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智能化系统中的技术系统主要是指开展技术工作所应用的智能化系统,例如,各种设计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智能化展示系统等,其主要起赋能作用。管理系统是指开展管理工作所应用的系统,例如,项目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主要用于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显然,二者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
随着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目前相当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各种信息化系统。有的企业通过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并不意味着抛弃既有的系统,而应该与既有的系统实现有机融合。一方面,可能需要导入一些智能化系统,取代部分既有系统,实现系统的性能提升;另一方面,导入的智能化系统形成一个新的存在,可与既有系统融合,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如果在设计院导入设计BIM模型合规性检查智能化系统,它的作用只是取代或辅助设计人员对设计BIM模型进行检查,原先在设计中使用的BIM建模系统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再如,如果在施工项目中导入一个使用机器人系统,用于现浇楼面混凝土的抹平,它仍然需要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开展安排计划、检查质量等工作。
在系统研发过程中既应该充分借鉴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应该重视新技术的研发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0929/790.html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