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技术创新引领型号发展。近年来,航空工业西飞以项目攻关、课题研究、学习培训为牵引,在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忠诚担当、潜心钻研、敢于创新的工艺人才队伍。他们是“技术控”,更是奋斗者。
飞控达人——范军华
40岁的范军华是飞控专业的一把好手。他的工作信条是: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翻开范军华的通讯录,从成品厂家到飞机设计人员,从零部件厂到试飞站工艺人员以及相关操作工人,一百余个电话他都仔仔细细地保存着。他常说,要尽最大可能地扩展自己的“工作人脉”,这样在出现问题时,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正确的人。
现在的飞控专业比以前更加复杂。为了干好专业,范军华重新学习最新的控制、电路知识。作为工艺室最资深的老师傅,他也不断地向年轻人请教、学习。“人人都是学生,人人也都是老师”,这是范军华的座右铭。
钢铁妈妈——杨晓娜
33岁的杨晓娜时任总装厂结构系统安装单元副单元长。在某型机研制最繁忙的时候,她又肩负起技术协调的重任。生产线所有的技术问题都需要她去收集、汇总、协调解决,这对于擅长生产组织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夜已深,此时杨晓娜左眼的麦粒肿让她看东西时有点费劲,但紧凑而繁重的生产任务让她无暇顾及,汇总研制问题、上报设计处理、探讨解决措施、优化施工方案……
4岁的儿子糖宝刚上幼儿园。看着忙碌的妈妈,孩子很自豪:“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妈妈一样造大飞机!”虽然很多时候少了妈妈的陪伴,但“成为一名航空人”的理想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种子。
来不及办婚礼的新娘——张晓茜
27岁的张晓茜9月3日刚领了结婚证,而繁忙的工作却使小两口的婚礼一拖再拖。飞机从头到尾数百根长达几十米的电缆,每一根都需要她仔细梳理、标记、分支、插头,每一处信息都需要熟记于心,复杂而又细碎的问题层出不穷。对张晓茜来说,钻研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
为了保证线缆与飞机的匹配性,数百根电缆每一根都需要她实际测量机上长度并绘制线缆草图。张晓茜每天与设计员、工艺员和操作人员沟通的电话少说也有一两百个,她以最高的效率完成线缆分支与长度的确定,所有线缆敷设、固定一步到位,没有出现一点问题。“其实大家都一样拼,不是只有我这样。”看似文静的张晓茜眼睛里闪烁着倔强又坚毅的光芒。
超强大脑——张朵
29岁的张朵早已是总装厂动力燃油系统的“顶尖高手”,求真务实是她的工作作风;技术条件、装配方案、工艺指令是她从来不离手的宝贝;每一个螺栓的定力值、每一个柔性接头的位置、每一处管路的间隙、每一项通电流程早已镌刻在脑海里,工人们请教的问题她总是能够快速反应。
面对系统问题,张朵总是能够打破小专业思维,统筹考虑与发动机相关的环控、防灭火、供油、供电、液压等相关系统,确保系统间的相互协调。为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她或组织工艺研讨、或请设计员现场查看,在她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因系统更改而导致其他系统不协调的问题。同事们好奇她为什么能够记住这么多东西。“吃透设计原理与要求,并全面转化为可执行的工艺文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个环节。”张朵如是说。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101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