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刘德文:发动机排放后处理系统的技术创新与产

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0 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 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隆重召开。本届供应链大会主题为“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

2020 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 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隆重召开。本届供应链大会主题为“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其中,在10月22日举办的“产业链新兴领域领先优势培育”主题论坛上,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德文发表了精彩演讲。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德文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受邀参加今年的汽车供应链大会,在主题论坛上和各位专家同仁分享在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推动以自主创新培育新的发展商机,以民族品牌谋划未来,通过打造完整的自主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自主创新与产业链融合》。刚才本论坛的其他嘉宾可能更多的是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展开的,那么对于目前依然占主流的传统内燃机来说,后处理系统承担的也是清洁? 环保? 节能 的重任,在目标主题上是一致的。在受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的背景下,我们内燃机行业特别是后处理领域,对于全球供应链这一块所受到的冲击更加感同身受,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凯龙高科在发动机后处理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对供应链瓶颈所做的一些突破。

我首先将回顾一下本次会议讨论比较多的,在后疫情时代汽车供应链的安全问题,然后介绍一下凯龙一直在积极倡导的构建完整自主产业链这样一个大理念和我们的实践经验,中间会梳理一下在后疫情领域有哪一些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值得突破,行业所遇到的短板和瓶颈,最后分享我们在以上领域的研发成果和提供给客户的成套解决方案。

这一次大会的主题谈的比较多的是关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业链安全问题,从凯龙行业内的体验来看,刚才杨总也说到了,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相当有一些甚至于超前于其他国家。我们传统内燃机行业对受制于国外的感受更深,特别在控制领域以及核心的原材料、高端装备都受到国际供应商在某种程度上的制约。

当前形势归结起来就是要突破关键的技术壁垒,保障产业健康安全。实现这一点必须有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我们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也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从传统汽车产业链构架来讲目前也在重塑,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短板需要获得自己的突破。凯龙在发动机后处理领域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的壁垒突破,在这里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汇报。

从整个国家政策来讲,环保法规持续升级,国家的宏观政策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各部委对于环保政策的实施做了非常多的推动,特别是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整个国家环保政策的发展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从排放法规的实施来看,目前在正在实施国六的阶段,这个表给大家展示的是排放法规的时间表,目前是国六法规,不久将来会跨越到国七的法规,从国五到国六有非常多的突变,中间涉及到的技术层面也非常多,其中包括在新材料和新技术控制方面的关键领域。基于这个环保法规的升级,对于整个汽车技术的革新带来的非常大的挑战。

凯龙从成立之初就有这样的技术创新理念,经过20年励精图治,伴随着后处理行业的同步成长,我们经历了每次行业法规升级、技术路线升级以及产品的升级。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来讲,因为后处理系统主要涉及到两种污染物,一个是氮氧化物,一个是颗粒物,氮氧化物通过化学方法,颗粒物通过物理过滤方法。这两者涉及到很多学科,所以比较多地涉及到产业之间的融合,凯龙从最开始基于自主创新,开发了关键零部件,然后在整个后处理领域涉及到关键技术,都通过自身的突破,自身的技术创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系统解决方案。

凯龙高科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有国家认可委CNAS实验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除了凯龙总部以外,有一个分公司凯龙蓝烽,主要是负责载体和催化剂的研发生产,拥有一个控股子公司负责传感器和尿素箱等其他子模块的业务,因此对后处理各个零部件涉及的关键技术都进行了覆盖。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创新》 网址: http://www.gyjscxzz.cn/zonghexinwen/2020/1023/910.html

上一篇:王军:坚持把基础研究做为科技创新的源头
下一篇:东阿阿胶:依托品牌创新驱动 打造工业化特色旅游

工业技术创新投稿 | 工业技术创新编辑部| 工业技术创新版面费 | 工业技术创新论文发表 | 工业技术创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业技术创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